首页

加入收藏

您现在的位置 : 首页 > 最新资讯

公募基金看两会:“新质生产力”有望成重要风口,A股风格能否延续?最新解读来了

时间:03-08 来源:最新资讯 访问次数:337

公募基金看两会:“新质生产力”有望成重要风口,A股风格能否延续?最新解读来了

(原标题:公募基金看两会:“新质生产力”有望成重要风口,A股风格能否延续?最新解读来了) 财联社3月5日讯(记者 沈述红)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、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分别于3月4日、3月5日在北京开幕。两会期间,全国经济增速的增长目标、财政赤字率目标,以及科技成长、央国企改革等重点领域的部署,引发资本市场广泛关注。备受瞩目的“两会”,究竟有哪些看点?相关货币、财政政策对未来经济走势有何影响?又将带来哪些领域的投资机遇?为此,财联社采访了招商基金、博时基金、长城基金等多家基金公司,一起详谈“两会行情”。GDP增长目标5%左右,底气何在?政府工作报告显示,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为5%左右,考虑了促进就业增收、防范化解风险等需要,并与“十四五”规划和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相衔接,也考虑了经济增长潜力和支撑条件,体现了积极进取、奋发有为的要求。对于经济增长目标设定为5%左右,博时基金首席权益策略分析师陈显顺认为,从前期的地方两会来看,各地区都已经制定了今年的GDP增长目标,整体上仍然积极,有望支撑今年全国GDP的增速目标。同时,在2023年基数较高的背景下,他认为这一目标整体积极,地产风险的化解、新质生产力的推进将是重要方面。从地方两会来看,各地区都已经制定经济增速目标,预计今年全国经济整体增速和去年保持一致。“年初以来,政策在地产需求端、融资端等领域频繁出台,后续地产链的政策预期也在加强,整个地产链都将受益于地产风险的化解和需求的边际好转。往后看,伴随刺激内需、鼓励高端制造产业发展等一系列政策持续部署,经济新增长动能有望持续壮大。”陈显顺表示。综合宏观经济的压力和内生韧性,招商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李湛预期,2024年经济增速保持稳健。一方面,2024年经济有高增诉求。一则,2023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“以进促稳”,指向高质量发展要以经济增长为前提,更突出短期的目标,意在“以发展促稳定”,因此仍要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速。二则,2035远景目标或仍有难度,因此实际经济增速增长仍是必然要求。地方两会加权经济增速目标为5.3%,全国增速目标可能为5%,体现了中央对经济增长的态度。另一方面,李湛认为,经济仍面临一些挑战,但政策有充足对冲空间。央行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提到,国内“需求不足与产能过剩的矛盾较为突出”,且部分省市化债、地产需求改善仍存掣肘等或带来经济回升的压力,但政策存在较大的对冲空间,可能在年内加大政策力度。此外,今年经济仍存在一定韧性,内生支撑动能包括中美共振补库、消费的内生动能正在积聚、出口与出海具有可持续性。“在2023年的高基数影响下,本次的5%意味着更高的实际增长要求。”长城基金高级宏观策略研究员汪立分析,往后几年,5%左右的经济增长目标需要强劲、持续的内生增长动能。从结构角度分析,经济增长目标的考核更趋向于高质量发展,短期注重改善预期、增加收入、防范财政风险,长期注重经济动能的转型。同时,经济发展的任务分配考虑到了各大省份的经济水平及债务压力。经济发展规划稳总量、重质量,意味着高质量发展是必经之路。赤字率定调,财政政策适度加力一般而言,公共预算赤字率和专项债规模体现财政政策的发力方向。在该领域,是否有预算外的财政资金补充,比如万亿长期特别国债也值得关注。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称,赤字率拟按3%安排,赤字规模4.06万亿元,比上年年初预算增加1800亿元。预计今年财政收入继续恢复增长,加上调入资金等,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规模28.5万亿元、比上年增加1.1万亿元。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.9万亿元、比上年增加1000亿元。“整体来看,今年的财政政策会在延续稳健基调的情况下适度加力、提质增效,充分发挥对经济增长的呵护作用。”陈显顺指出,在化债背景下,大部分地方下调了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目标,重庆、江西、广西等地下调幅度较大,或意味着中央需要更大程度的加强支出强度,因此赤字率的定调也十分重要。另外,从今年开始拟连续几年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,“这对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有重要意义。”陈显顺认为。“对比来看,2023年底增发的万亿国债专门用于水利基建相关领域,本次财政增发的特别国债具有更好的持续性与产业结构针对性。”汪立补充道。“今年我国经济面临不确定性,财政政策或将‘适度加力’,应保持适当的支出强度,扩大政府投资规模。”李湛表示,考虑财政可持续性,今年可能采用增发特别国债、专项债用于资本金扩容、准财政(PSL、政策性金融工具)等手段稳定广义赤字率。他指出,当前我国中央杠杆率在国际上仍偏低,中央还有充足的加杠杆空间,中央财政必要时可配合扩需求政策适当加码。同时,在收入端,可继续对科技和制造业领域进行减税降费,降低企业主体负担。值得注意的是,结合2022年增发政策性金融工具,2023年内调增赤字来看,李湛认为财政有可能基于经济基本面情况,在年中加力以稳增长。货币宽松仍有空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,提出,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,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,加强政策工具创新和协调配合。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、精准有效。陈显顺认为,在巩固经济回升向好趋势的要求下,预计今年的货币政策仍将维持宽松,考虑到年初已经进行了降准降息,后续进一步宽松的幅度和时点有待观察。今年货币政策将延续去年中央经济会议提出的“灵活适度、精准有效,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”的基调,在呵护经济修复的同时,不搞大水漫灌。从目前的经济增长预期来看,他认为,后续利率有一定的下调空间,但前期降准、LPR降息后,后续降准降息具体何时开展,以什么力度开展,还是进一步观察后续经济数据的情况,此外海外流动性正处于反复摇摆状态,人民币汇率的压力也是重要的考量因素。李湛也认可货币宽松仍有一定空间。“从下调空间来看,银行净息差是主要约束,当前我国商业银行总体净息差为1.69%,压降的空间总体较为有限。但前期自2022年以来降存款利率、降准等提升的净息差将集中在2024年释放,且央行还有望继续降准和下调存款利率,从负债端缓解商业银行的净息差压力。总体来看年内货币政策仍有一定调整空间,但降息幅度超预期的可能性较低。”“短期内,进一步降准降息的可能性较小。结构性的货币政策是后期的重点,‘资金空转’预计依然受重视。”汪立表示。“新质生产力”引关注除经济、社会等议题以外,“科技创新”一直是每年两会必谈的重要话题。今年,新质生产力写入中国政府工作报告,并被列为2024年十大工作任务的首位。对此,陈显顺表示,“新质生产力”包括新兴行业和未来产业,这一方向的提出对于后续重点产业的发展有积极意义。“一方面,海外人工智能的技术突破凸显了我国加大在AI领域投入的必要性,近期国资委召开中央企业人工智能专题推进会,后续该领域政策的部署预期或将在两会期间实现。”陈显顺介绍,高端制造方面,去年底工信部发布制造业指导意见,提出要加快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、持续优化产业结构、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、增加高端产品供给。在政策支持下,我国高端制造业国产替代的增量空间广阔,主要在航空航天、机器人、芯片等高精尖制造领域。从地方两会透露的信号看,今年产业方面将继续推动以制造业为重点的产业转型升级,传统、新兴、未来产业并举。而科技创新就是产业转型升级的主线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“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…发展新质生产力”;而总书记曾明确提出“整合科技创新资源,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,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”。李湛认为,这或指向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是新质生产力的两个重要抓手。在他看来,今年地方政府工作报告中,提及较多的战略新兴产业主要包括新型材料,新能源汽车,电子信息,先进装备,现代医药、航空等;未来产业包括人工智能、生物制造、卫星应用、低空经济、储能等,这些细分领域或是今年以及中长期科技创新的努力方向。短期调整不可避免?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建立了目标预期后,后续经济工作开展落实将围绕着政府工作报告展开,这对于市场的预期管理有重要引导作用。基于此,多家基金公司关注到了本次政府工作报告可能带来的投资机会。陈显顺对市场的表现预期较为乐观。在他看来,投资机会可能围绕着科技成长、红利、设备更新三条主线。一是以AI产业链、高端制造为代表的科技成长方向,当前扶持新动能、培养高精尖产业的全球竞争力仍然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,政策支持叠加产业趋势向上的催化下,相关产业发展带来的增量空间仍然广阔。二是红利方向,当前A股市场中仍然有不少股息率高、收益稳定的优质企业,在长期利率下行趋势中,高股息资产具备较高的性价比。三是受益于稳增长政策的设备更新和消费品方向,包括汽车、食品饮料、医药等。“行业方面,与两会相关的‘新质生产力’、现代化产业体系,以及政策利好逐步释放的央国企等主题或存在机会。”李湛表示,经历过前期调整后,节后股市或处于筑底回升阶段。展望后市,可能维持当前的震荡行情。在他看来,两会后,随着年内经济目标和政策基调的确立,市场对政策若出现预期差可能导致市场短期调整。中期来看,仍需关注实体经济修复的情况、市场对三中全会政策预期,市场风险偏好的改善程度等。鹏扬基金认为,两会中关于新质生产力的讨论,使得数字经济仍是今年的重要风口。不过,两会预期及消息层面均可能对债市产生阶段性逆风,在收益率创新低背景下,加之3月份供给可能上升,多头止盈或推动债市避险情绪加速提升,但基本面在中期维度仍对债市形成有力支撑,债市趋势仍未产生逆转风险,中长期看如果调整可能是机会。债市投资者现阶段可重视持仓结构调整,力求在配置品种上更好地平衡进攻性与回撤控制,资产端久期结合负债端稳定性情况而定。两会中关于环保政策也有不少讨论,汪立预计,新型储能有望成为后续关键抓手,值得持续跟踪关注。本次政府工作报告还指出,“推动各类生产设备、服务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”。对此,汪立表示,设备更新相关政策是具有持续性、有望不断加力的政策,相关的产业领域值得关注。

本信息由网络用户发布,本站只提供信息展示,内容详情请与官方联系确认。

标签 : 最新资讯